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诺美学子传统文化课程成果联展,献礼祖国华诞

来源: 上海诺美学校      编辑:佚名

我们期待培养的学生是把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的。“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任,对家庭负责任,还要对社会负责任。

我们的育人目标就是具有领袖气质,有创新精神,积极参与团队合作,最终能够推动未来社会进步的人,这是我们要培养的未来人才。

——上海诺美学校王普校长

金秋十月,不仅是收获的季节,更是国庆佳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通过上海诺美学校的学生近日课堂上的学习和活动,来深入解读一下诺美学校是如何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之中的?

书法作品展示

Rita Wang

上海诺美学校语文教师

十年级的学生通过书法的形式向祖国母亲献礼。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展示对书法的热爱以及对祖国的祝福。诺美的中文教育不仅注重夯实学术能力,更在这一基础上尽情发展孩子的多方面的潜能,通过跨学科合作来发展孩子的多元技能。孩子们每天在琴棋书画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艺术已然成为他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法是一种高雅文化,而歌颂祖国的文字则是高雅中的人文情怀。孩子们通过写书法献礼祖国华诞,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更通过这一活动增强了孩子们的爱国意识,在国际教育的环境中孩子们更能通过比较和深刻地领悟中华文化的精妙,从而自信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法练习是一个修炼、磨练内心的过程,书写需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这也是诺美中文“知行合一”理念的体现。

上海诺美学校

爱国诗人文学地图作业展示

Stella Ye

上海诺美学校语文教师

国庆节,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了《爱国诗人文学地图》这一爱国主题项目,学生需要在纸上画下某一个省份的行政区划图,并在周围写上爱国文人的作品。这是一个集地理、文学、历史几个学科的跨学科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分工合作,有的同学画出省份地图,有的同学寻找爱国诗人以及作品。这一项目的设计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在特定主题下,用一种新的形式和角度去观察诗人及其作品。“通过这个项目,我们也有了一些意料之外的发现。在做浙江省爱国诗人文学地图的时候,我们发现原来《咏鹅》的作者骆宾王也是爱国诗人,而宋代的陆游和近代的鲁迅跨越700多年,在地理上有了。”

上海诺美学校

上海诺美学校

上海诺美学校

主题摄影、

摄像作品展和主题采访Kate Wei

上海诺美学校中国历史教师

国庆来临之际,围绕“爱国爱家,感恩奋进”的主题,我们引导学生用图片、摄影作品、采访、歌唱等形式展现自己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我们希望在诺美学校有超越传统课堂的教学与学习活动,秉承中西文化融合发展理念。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自主选择活动项目,他们更有动力完成并有惊奇的展现。活动之后,涌现了一批摄影师、记者、画家。学生们的精神境界不仅得到了提升,更是在过程中我们挖掘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收获了自信,为祖国培养适合未来发展的合格公民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上海诺美学校上海诺美学校

爱国诗歌朗诵

——艾青·《我爱这土地》

Xiaojian Dong

上海诺美学校语文教师

在本次国庆节系列活动中,我们班级的12位同学一起朗诵并学习了艾青的爱国主义现代诗作品《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是构思精巧,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他养他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在朗诵的过程中,学生最初不能够抓住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我通过介绍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诗文内容解释,情感表达以及领读的方式,逐句地进行推进,最后学生们饱含着深沉的情感进行了集体朗诵。

中国艺术史课程作品展

Tammy Tao

上海诺美学校 艺术教师

中国艺术史本是大学里的一个专门的学科,但我们在高中阶段设置了中国艺术史的课程。因为艺术史如同“地基”,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按照专业艺术史进行授课,过于专业知识可能会让学生对待中国艺术史望而却步。传统的美术学习更像是一种技术训练,更偏向技艺的掌握,并不重视技艺相关的历史背景的了解,而且忽略了审美经验的积累和审美习惯的培养。

所以我们要通过对审美对象的理解,进一步走入传统,了解中国艺术传统的精华经典,从而使得文明程度更高,审美能力更强。因此,我用了项目式的中国艺术史学习,让大家用易懂有趣的方式明白中国艺术经典之作的来龙去脉。课上我带领大家在某一个瞬间从现实世界中短暂抽离,从类人猿的世界,石器时代的陶器玉石,先秦艺术的青铜,各个时代的建筑与雕塑,游走于山水画卷和浓淡笔墨的字里行间……我们活在当下,却分别跨越了时空,看见了无数的世界,拥有了不同的人生…发现外面的世界原来那么精彩…试想,当我们隔着千百年的时空,去认识一件件瑰宝:它是谁?出土于哪里?它的主人经历过什么?它又是怎么颠沛流离地来到我们面前?

这样的学习方法,也让同学们对大学才涉及的专业艺术史知识更感兴趣,动手制作模仿不同时期的器具也让学生能够让同学们对这段艺术史更加熟练掌握。很多同学在中国艺术史课上做装置的时候,不知如何下手,无法构架一个结构,因此我也鼓励大家相信自己,给大家示范可以用任何方式或材料去完成去解决,学会拓展思维和灵活运用,学会如何突破人的限制、人的思维理性和感觉的限制,让大家重新寻找激情,去探索未来的可能性和发现创造的根源。

上海诺美学校

其实我这副作品是以传统文化中的诗词题材为背景的手游同人作品。我的作品上有两个人物,我先说这个穿古装的男生,他是手游中的一个人物,他是上一届的“兰台”,其实也可以理解成他是掌管中国文化的使者。在我的作品中,他身着民国时期的服饰,服饰象征着他身处的年代,手拿一杆中国国旗,旗帜在风中飘扬...而他手中的国旗也代表他虽身处乱世但一心为国,他和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一样,敢于为命运抗争,敢于为国家牺牲。

他旁边站着一个小姑娘,她年轻,有朝气,眼神坚定,身着明代传统服饰飞鱼服,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手拿一个现代的复合弓,象征着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她的形象代表了我们年轻一代,与祖国一起成长和进步,成长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忘历史带给我们经验,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两人同框,我觉得站在一起是传承,传承一种中国特有的精神,坚韧不拔,抗争的革命精神。我希望在这个特殊的节日,也能通过我的作品向大家传达读书的重要性,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通过阅读才能使人更具内涵、更加睿智,也更有魅力,以此勉励大家重视阅读,明白“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G11 Rebecca Zhou

上海诺美学校

中国艺术史课上,老师讲了新时期时代伟大的发明-陶器,让我了解了石器时代不同的陶器及用处。为了真切感受先民的艺术结晶,老师让我们挑选石器时代的陶器进行创作,所以我选择了新石器时代 -大汶口文化-白陶鬶。我先分解了白陶鬶的整体结构,比如瓶口、身体、三个脚,我一开始计划完成每一个结构后再用粘土把他们合在一起,再进行创作设计。刚开始以为很简单,但开始实施结构的时候还是很困难的,要深入了解白陶鬶的形状和结构后,还需要利用不同的材料大概复刻出来,这一步是最难的,很多形状是没有办法去固定的,后来我尝试借助了报纸等有支撑力的材料来固定我的作品。一开始我对器型结构并不熟悉,每次尝试制作,最终效果都不太理想,后来我向老师求助,老师示范带着我一起做了结构,我仔细观察老师示范,从中明白了如何每个子结构的稳定,同时还要整个结构稳定,以及如何让造型更美观等等,这里都有很多的奥妙,必须要自己亲自动手探索才能学会其中的奥妙。

——Foundation Nina Ge

上海诺美学校

我们这份作品灵感来源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鹳鱼石斧图,这也是那个特殊时期难得的绘画。我们用油泥搓成小条,用勾勒法进行创作,把鹳鱼一点点添加在我们的陶器作品之上。因为图案无法进行预先的打型,只能直接用油泥进行作画,这一点对我们来说相当困难,因为油泥干得比较快,如果调整完油泥的形状再粘上去,油泥就干掉了,无法让陶器和图案的完美结合。所以我们尝试之后,选择了直接在陶器上创作,一开始先用油泥进行大致图形塑造,后面慢慢进行调整,最终呈现出相对满意的作品。在陶器制作中,我们三个人也进行了分工,两人负责小装饰及基础形状制作,一个负责最终组装和调整。我们这次选择了一个偏西式的器型作为作品的主干,我们觉得这个器型很有意思,像国际象棋的棋子,所以这份作品也算是中西结合的作品,我们希望借此作品来为祖国母亲生日献礼,来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

——Foundation Jessica Jiang、

Nancy Wang、 Teresa Yang

上海诺美学校

上个学期我主要学习的是西方艺术,这学期过渡到东方艺术。在祖国母亲生日之际,我也决定利用我所学的知识,展现一个中西融合的作品作为献礼。我们近期课堂上在学习先秦时期的艺术历史,所以我这次选择了青铜器作为作品的主要元素。一开始我尝试用勾线笔描摹几个主流青铜器的器型,最终我选定了“斝”,这是先秦时期用来装酒的容器,可以用于温酒也可以醒酒。在创作方式上我也选用了中西融合的创作方法,西方的蜡笔画及拼贴技巧搭配上东方的毛笔字。首先,我运用了蜡笔展现了青铜器上因为历史积淀产生的绿色,这种绿色并不均匀,我在仔细端详了我的临摹作品之后,用渐变的形式展现了这种历史积淀。另外我也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毛笔书法的形式在显得有历史积淀的纸上写下了那个时期独有的铭文,并把青铜器和铭文用拼贴在一张底板上最终组成我的作品。

——Foundation Hedy Dai

通过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日常课程学习之中,我们希望培养诺美学生兼备国际视野和中国文化的底蕴,既明白西方思维又能理解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样的体验,让他们在人生每一个阶段,都能够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世界,看待人生。最终达成我们的育人目标就是,培养具有领袖气质,有创新精神,积极参与团队合作,最终能够推动未来社会进步的人!

上海诺美学校

10月29日首场春招校园开放日

活动日期:

10月29日(周六)

活动时间:

13:00-17:00

相关新闻 更多 >